WTT美国大满贯激战正酣,赛场内外的“槽点”却比比赛本身更引人注目。场馆高温难耐却无法开空调、主赛场漏水、球台打滑……还有更不靠谱的,主办方不提供晚餐,迫使运动员自行解决“温饱”问题。如此美式的行事风格与高规格的国际赛事形成鲜明的反差。
中国香港名将杜凯琹在社交媒体发布Vlog,将后勤窘境暴露无遗。她与队友吴咏琳在酒店日料餐厅点餐时,被高昂的价格“劝退”,直呼“他们美国人一个月赚多少钱,这物价真的太夸张了!”
菜单显示单餐约800元人民币,外加18%的服务费,杜凯琹说:“第一次点日料这么‘抠抠缩缩’,真的下不去手!”一句“现在只能撸起袖子拼命打,把伙食费赚回来!”的调侃,颇有些苦中作乐的意味。杜凯琹的混双搭档黄镇廷赛后坦言:“赢两轮奖金才够补贴餐饮开销。”
比赛地拉斯维加斯作为全球知名的娱乐和旅游胜地,消费水准向来位居前列。餐饮方面,普通快餐店的一份套餐价格普遍在15至20美元,稍具规模的餐厅人均消费轻松超过50美元,像杜凯琹和队友光顾的日料餐厅,这样的消费在当地实属常态。
对于需要长期参赛的运动员来说,每天的餐饮开销是一笔不小的数目。以每人每天在餐饮上花费100美元计算,一个为期一周的赛事,单餐饮一项就要支出700美元,这还不包括住宿、交通等其他费用,大大增加了运动员的参赛成本。尤其是对于一些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运动员,这样的高消费无疑是不小的负担。
面对如此后勤保障,运动员们被迫“自力更生”,陈垣宇和队友被拍到打包餐食。还有有备而来的:国乒队员陈幸同出发前,行李箱塞满了电煮锅和成箱泡面;教练邱贻可的行囊里有牛肉干等孙颖莎的营养补给。
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,合理的饮食安排对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至关重要。在高强度的比赛和训练后,一顿营养丰富的晚餐是恢复体力的关键。然而,美国大满贯赛事在这方面的缺失,无疑给运动员们增添了额外的困扰。他们不仅要在赛场上全力以赴,赛后还得为寻找合适且价格合理的晚餐花费时间和精力。
从美国的行事风格来看,在一些商业性活动中,确实存在不提供免费餐饮的情况,更倾向于将各项服务拆分,让参与者自行选择付费。这种强调商业运作和个人选择的模式,在不少美国本土举办的活动中较为常见。但对于国际体育赛事而言,尤其是像WTT大满贯这样的顶级赛事,参考国际惯例,多数会为参赛运动员提供基本的餐饮保障。相比之下,美国大满贯的安排显得不够周到。赛事的成功举办,不仅取决于精彩的比赛,还包括完善的后勤服务,只有这样才能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参赛环境,提升赛事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。
河南股票配资网站.炒股配资平台网址.股票配资怎么赚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