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华人总鼎鼎鼎有名的大富豪,
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李嘉诚,
他现在身价已经达到了373亿美元,
这样的资产是无数普通人,十辈子也攒不下的。
然而还有这样一位大人物,
他的身价要远超李嘉诚,达到了434亿美元,
比李嘉诚整整多出了61亿美元,这个人就是彭云鹏。
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,
竟然比李嘉诚这位顶级富豪,还要有钱呢?
为何大多数国人,都不认识这个顶级大富豪呢?
国人对他知之甚少,是因为他从小就在印尼长大,
他祖上是广东人,在他爷爷那辈儿,
为了讨生活漂洋过海去到了那里。
可他们家族的日子,还是过的非常紧张。
他父亲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工人,
白天在胶林里忙活,晚上还得踩缝纫机做裁缝。
之所以这样做,是因为他需要养六个孩子,
家里的钱总是不够花。
因为这样的家庭,他9岁才进小学念书,
虽然他脑子灵光,成绩一直都是拔尖的,
可家里实在没钱供他念书,初中刚毕业就辍学了。
他只能去打零工,帮人搬货、算账,
甚至是干些体力活,赚点小钱贴补家用。
直到60年代中期的时候,他遇到了一位大贵人,
直接改变了自己的一生。
他遇上了一位木材老板,这位大佬看他做事麻利又靠谱,
于是让他加入自己的公司。
他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,卯足劲干,
一路从跑腿小弟干到管账管人,
没几年工夫就混成了公司高管。
这段日子让他摸清了木材生意的路数,
也攒下了不少人脉,为后来的大干一场埋了伏笔。
他在这位老板手下,整整干了十年的时间,
33岁的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,
自己不管是经验还是人脉资源,都相当丰富了。
他瞅准一家快倒闭的公司,咬牙向银行借钱把它盘下来。
可创业哪有那么容易,他拿下的厂子情况很差,
不仅设备老旧,工人没几个,账上更没钱。
他跑断腿才说服银行放款,硬着头皮开始干。
他看上了一块没人要的林子,
别人都嫌那儿环境差,树不好砍,
他偏不信邪,带着上万工人上岛,
修路、建厂、买设备,愣是把这片“死地”,
变成了当地最大的木材加工基地。
没几年他制作的胶合板,就卖到了全世界,
成了当地行业的头把交椅。
到了90年代,他的生意越做越大,
集团旗下有了60多家子公司,
攥着550万公顷的森林采伐权,规模大到没人能撼动。
他每年生产的胶合板,可以卖到全世界各地,
可他没光顾着砍树,脑子里却想着长远的事儿。
木材想要长成,可不是简单的事情,
想要提高产量,就必须找到能快速生长的好树种。
他尝试种了50万公顷的速生林,结果也非常喜人,
这招不仅保住了森林,还让木材生意能一直干下去,
还给他赚了个“热带雨林大王”的名号。
他不仅在木材市场全球领先,
还把目光放到了石化行业上,他直接投入25亿美元,
建了一个专门生产乙烯和丙烯的大厂,
直接打破了当地只能靠进口石化产品的窘境。
后来他又跟中国石化合作,搞起了新的项目,
每年帮当地省下好几亿美元的资金。
除了这些产业,他的造纸厂也干得风生水起,
年产50万吨纸张和25万吨人造纤维,
生意版图越铺越大,他的企业成了多元化的商业帝国。
可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的,
1997年的金融危机,直接把印尼的经济刮得七零八落。
他的集团也没逃过一劫,不仅账面亏了,
债主们也是整天堵着门要钱,情况一度非常紧张。
可他却丝毫没慌,挨个儿跟债主谈,摆事实讲计划,
硬是把还款期限拖到了15年后。
这招让他喘过气来,算是保住了公司。
他赶紧调整路子,把重心从木材,
转向石化和造纸,慢慢稳住了阵脚。
这场危机让他看清了多元化生意的重要性,
也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更加大胆地跨界。
后来他又瞅准了新能源的机会,
当地地热资源非常丰富,
他出手收购了美国的一家地企业,
搞了个全新的公司,专门干发电事业。
这一步棋下得太妙,到了2023年的时候,
这家公司直接在当地上市,首日认购爆了135倍,
两个月内市值冲到5000亿元,
他的身家也飙到534亿美元,
直接超了李嘉诚,成了华人首富。
这波操作让他站上了新能源的风口,
也让他的集团成了全球能源转型的领头羊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他虽然入了印尼籍,但心里一直装着中国。
他小时候也学过中文,让他对中国文化有种割舍不下的感情。
每当中国有天灾的时候,他都会给国内捐款,
他一共捐了5000多万元,还给水立方的建设出了不少力。
他也没有忘本,在国内老家所在地掏钱建了学校,
设了个专门的奖学金,帮归侨子女念书。
后来他又搞了个两国合作的青年创业基金,
专门帮两国的年轻人追创业梦。
在他生活的地方,他的影响力就更大了,
他的生意带动了30万个工作岗位,
金融危机时还掏钱帮当地渡难关。
他建了不少学校,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上学。
他常说印尼是他的家,中国是他的根,
这份心意让他在两地都赢得了尊重。
他的集团不仅赚钱,还真心实意地为社会干了实事,
成了不少人心里的标杆。
他站在老宅前,感慨自己想当好两国合作的桥。
而且他也在践行这句话,
他跟比亚迪谈起了电动车电池厂的事儿,
想在当地建个大厂,抢占东南亚的市场。
他的集团还开始试水AI技术,想用在已经布局好的产业上,
他还亲自跑去参加了AI峰会,跟大公司们聊合作。
他的两个儿子也接了班,长子管地热生意,
次 则主要负责慈善基金会的相关事务,家族企业看起来后继有人。
他的新能源公司,也在爪哇岛建了三座地热电站,
计划到2030年的时候,让当地的地热发电量超美国。
他还跟中国企业一起搞绿色港口项目,
打算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走得更远。
相信未来的他,一定会为两国之间的合作,作出更大的贡献。
参考信息:
澎湃新闻:日赚9.3亿,2023年最能赚钱的华人是他
钛媒体APP:他,超越李嘉诚,华人新首富
河南股票配资网站.炒股配资平台网址.股票配资怎么赚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