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事儿有点意思,广西藤县的一条砂石船,在网上被人用221.8万给拍走了。听起来就是个普通的拍卖,但怪就怪在,几个月前,这船第一次挂出来卖,起拍价267.1万,降了76.8万都没人要,直接流拍了。
可这次,起拍价降到190.3万,一下就冒出来4个人抢,你来我往加价了26次,硬是把价格抬高了31.5万才成交。你说这算盘是怎么打的?是船突然变香了,还是人心变了?
这艘船叫“冠洋1899”,船不大,总吨位才993吨,在西江航道上跑,确实算是个小个子。现在西江上船多得跟下饺子似的,船闸一堵就是好几天,小船一次拉不了多少货,一来一回,时间成本、人力成本算下来,老板们都头疼。所以,现在新入行的,都盯着那些大家伙,觉得一次拉得多才能摊薄成本。
这艘“冠洋1899”还是2021年才下水的新船,船龄才4年,按理说正是当打之年。可它第一次拍卖的时候,市场给出的反应很真实:嫌它小,不划算。那个267.1万的起拍价,在大家眼里,显然是高了。
事情的转折,就在于那降下来的76.8万。这个降幅,不是个小数目,它直接改变了这艘船的性价比。对于那些资金没那么雄厚,或者不想一上来就玩把大的船老板来说,这艘船的吸引力瞬间就不同了。门槛低了,风险小了,原本遥不可及的投资,现在踮踮脚好像也能够着了。
就在今年5月,同样是“冠洋”系列的另一艘船“冠洋5878”也被拍卖。那艘船块头大,总吨位1589吨,第一次拍卖就引来了10个人争抢,最后拍出了304.24万的高价,比评估价还高。这恰好印证了市场的主流看法:大船才是硬通货,是香饽饽。
这么一对比,“冠洋1899”的这次成交就更值得玩味了。它说明在“越大越好”的主流逻辑之外,还存在着另一套生存法则。大船跑长途,去珠三角,追求规模效应。那小船呢?或许它根本就没打算去挤那条道。
跑跑短途,搞搞支线运输,灵活机动,船小好调头。在别人堵在主航道上望眼欲穿的时候,它可能已经在某个小码头完成了好几趟装卸。这4个出来竞拍的人,他们看到的,可能就是这个被主流市场忽略掉的缝隙。
所以,这221.8万买下的,不只是一艘不到千吨的旧船,更像是一张进入水运市场的入场券,一种差异化的生存策略。它不像买大船那样,是一种豪赌,更像是一种精打细算的生意。这笔买卖背后,是西江水运江湖里,那些小角色们为了生存下去,摸索出的另一条路。西江的水永远在流,但水里的生意经,总有人在写新的篇章。
河南股票配资网站.炒股配资平台网址.股票配资怎么赚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